活动一览
33件
-
期间限定
近代美术 到2025-04-20止
查看活动说明与参加条件- 举办日期 2025-03-05 09:30 - 2025-04-20 17:00
-
活动详情
主馆 18展室
明治时代(1868-1912)的日本致力于发展成为与欧美诸国并驾齐驱的近代国家。然而日本传统的手工艺与西方艺术框架产生了冲突,深深融入日本人生活的日常用品如屏风和袄(隔扇),点缀生活的陶瓷器,金属工艺品,漆器工艺品,染织工艺品等,从西方的艺术概念来看不能称之为“美术”。为了使欧美诸国理解这些工艺技术及其所蕴含的价值观,日本传统手工艺人在革新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与此同时,明治政府积极参加海外的博览会,并在国内举办展览会,还设立了美术学校,完善了国内的“美术”制度。此间诞生的作品向世界证明了日本身为与欧美诸国比肩的近代国家的地位。此处为您介绍完善国内美术制度,同时汲取西方的近代思想,艺术创作者开始提倡自我主张与个性的明治时代,以及将这个时代的技术与表现发展到极致的大正(1912-1926)与昭和时代(1926-1989)的作品。
-
期间限定
冰河期日本列岛上生活的住民—工具制作的开端 到2025-08-31止
查看活动说明与参加条件- 举办日期 2025-03-05 09:30 - 2025-08-31 17:00
-
活动详情
平成馆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日本列岛大约在四万年前开始有人类定居。此后,一直到人们学会制作土器(低温无釉陶器)的一万三千年前为止,被称为旧石器时代。这一时期是猛犸象、纳玛象、大角鹿等大型哺乳类动物生息的寒冷冰河期,日本列岛还未与亚洲大陆分离。人们使用石器及骨角器等工具进行狩猎和采集,过着迁徙的生活。这里为您介绍旧石器时代日本列岛代表性石器的变迁,以及其制作方法的演变。
-
期间限定
绳文时代的祈祷器具—土偶 到2025-08-31止
查看活动说明与参加条件- 举办日期 2025-03-05 09:30 - 2025-08-31 17:00
-
活动详情
平成馆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土偶是绳文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祈祷器具。土偶诞生之初便为具有乳房的造型,人们据此推测其塑造了女性形象,而其隆起的腹部则被认为表现了女性怀有身孕的体态。因此,土偶被认为是为了祈祷平安分娩、子孙繁盛以及五谷丰登而制作的器具。
-
期间限定
武士的盛装与武具 平安–江户时代 到2025-05-25止
查看活动说明与参加条件- 举办日期 2025-03-05 09:30 - 2025-05-25 17:00
-
活动详情
主馆 5展室・6展室
平安时代末期至江户时代的大约七百年间(12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武士掌握政治实权的时代。此展室的作品包括武士的肖像画,历史上著名武士所书信札,武士用品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刀剑及刀剑外装,武士在战场上穿用的甲胄及阵羽织,弓箭及马具等武器与武具,并为您介绍武士日常穿着的服饰。这些器物有时作为武家历史和地位的象征被将军或大名用于赠答,有时也被武士敬献给神社或寺院以表达自身的信仰之心。
-
期间限定
大和(倭)王权的成立—宝器的生产 到2025-05-06止
查看活动说明与参加条件- 举办日期 2024-12-16 09:30 - 2025-05-06 17:00
-
活动详情
平成馆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古坟时代前期,东北地区至九州地区建造了大型前方后圆坟,可见各地掌权者之间相互联系。大和王权自创了象征着政治和祭祀权威的宝器和礼器,并开始在国内制造铜镜、贝形石制品、铜制品等。大和王权将这些物品分发给各地的首领,并在丧葬仪式中作为随葬品使用。古坟时代前期后半阶段的宝器分布情况证明了大和王权势力范围的扩张。
-
期间限定
地方豪族的崛起—倭风化的进展 到2025-05-06止
查看活动说明与参加条件- 举办日期 2024-12-16 09:30 - 2025-05-06 17:00
-
活动详情
平成馆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古坟时代后期由小规模古坟聚集而成的群集坟的数量增加,表明有能力营建古坟的阶层已经逐渐扩大。马具与装饰大刀等器物展现出鎏金等金属工艺的发展以及纹饰风格的日本列岛(倭风)化转变。可供家族合葬的横穴式石室也迅速普及,使得采用须惠器的丧葬仪式得到完善。此处展览从横穴式石室出土的整套造型独特的须惠器,以此探究丧葬仪式的真实形态。
-
期间限定
中国文明的起源 到2025-06-15止
查看活动说明与参加条件- 举办日期 2024-12-16 09:30 - 2025-06-15 17:00
-
活动详情
东洋馆 4展室
中国在一万年以前已经开始制作陶器。陶器除了煮炊和储藏等日常生活中使用之外,也有在红色器物表面用褐色颜料绘画纹饰的彩陶、整体单色的黑陶和白陶等,为祭祀神灵和祖先而盛放供物或是作为礼器之用的特殊陶器。
除陶器外,富有润泽的石材磨制而成的玉器也备受珍重。玉器被认为具有神秘的力量,并且是君子品德的象征。此处展示介绍约公元前3000年至一世纪左右的陶器和玉器。
-
期间限定
朝鲜陶瓷 到2025-05-25止
查看活动说明与参加条件- 举办日期 2024-12-16 09:30 - 2025-05-25 17:00
-
活动详情
东洋馆 10展室
朝鲜半岛在原三国时代从中国传来技术,代替以往的红陶开始在窑中烧制灰色陶器。三国时代(4世纪-676)发展成陶质瓷器。六世纪登场的印花纹陶器和绿釉陶器在统一新罗时代(676-935)得以完善成熟。高丽时代(981-1392)初期出现了青瓷,主要为宫廷之用。十二世纪下半叶镶嵌技法得以发展。朝鲜时代早期诞生了粉青沙器等朝鲜独自的纹样,晚期宫廷的日用品和祭祀用品等,以广州朝鲜官窑为中心生产的白瓷为主流。此处介绍原三国时代(公元前1-公元3世纪)至朝鲜时代(1392-1910)的陶瓷器。
-
期间限定
东南亚陶瓷 到2025-05-25止
查看活动说明与参加条件- 举办日期 2024-12-16 09:30 - 2025-05-25 17:00
-
活动详情
东洋馆 12展室
吴哥王朝的鼎盛期(公元7-13世纪),以柬埔寨为中心制作高棉陶器,是印度支那半岛最初的施釉陶器。
泰国在素可泰、大城王朝时代盛行烧制铁绘纹样陶器和青瓷,特别是十五至十六世纪因输出需要而大量生产。其鱼纹和花纹样式极富魅力。
越南开始烧制富有特色的陶瓷器是在李朝时代(1009-1225),受中国影响烧制白瓷和青瓷。陈朝时代(1225-1400)除青瓷、白瓷、绿釉、铁绘之外,还烧制具有独特色泽的白釉褐彩陶器。黎朝时代(1428-1527)青花、五彩的技术成熟,开始量产外销瓷。此处介绍九至十六世纪,柬埔寨、泰国、越南制作的陶瓷器。
-
期间限定
灌顶幡 到2025-04-20止
查看活动说明与参加条件- 举办日期 2024-12-16 09:30 - 2025-04-20 17:00
-
活动详情
法隆寺宝物馆 第1展室
“灌顶幡”是法隆寺进献宝物中的代表性名品,也即天平十九年(747)的《法隆寺伽蓝缘起并流记资财帐》中所记载的“金泥铜灌顶一具”,今日的“灌顶幡”之名称即由此而来。本展室同时展出法隆寺进献宝物中的另一件金属制幡——“金铜小幡”。